<menuitem id="xrdhl"></menuitem>
<b id="xrdhl"></b>

<nobr id="xrdhl"></nobr><menuitem id="xrdhl"><delect id="xrdhl"><pre id="xrdhl"></pre></delect></menuitem>

      <menuitem id="xrdhl"></menuitem>

        <menuitem id="xrdhl"></menuitem>
            <nobr id="xrdhl"><thead id="xrdhl"></thead></nobr>
            <b id="xrdhl"></b>
              <menuitem id="xrdhl"></menuitem>

              關于數控教學模式和發展方向的反思

              時間:2018年06月06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關于數控教學模式和發展方向的反思

              一、赴新加坡培訓的基本情況

                   20088月底,學校派我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培訓。內容是UG軟件、數控機床操作、三坐標測量和教學模式交流等。培訓的方式主要是聽課、實操、座談、參觀,座談參觀是穿插在上課當中進行的?;玖鞒淌鞘紫仁菍W習UG軟件的使用,教授的內容是他們老師主持的一個項目,我們則完成自己的項目;然后利用UG軟件生成的程序,在5軸加工中心上加工出實體零件;最后學習使用三坐標測量機測量工件。

                  在新加坡學習的三周時間里,我不僅學到了一些具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有機會跳出所處的小圈子,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比、思考我們的教育。學習期間,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模式和數控行業的發展前景。另一個值得稱道的是他們的教師培訓制度,學院工程系的教師平均每年都有2個月的時間到世界各地去學習,以保證教師始終站在行業技術的前沿。同時,學院著力打造教師團隊,鼓勵并促成一個個類似教研組的隊伍,這個隊伍由一個骨干教師和若干輔助教師組成,擔負一個課程的教學或者一個項目的開發任務。

              二、培訓心得

              1、關于教學模式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林靖東院長提出了“教學工廠”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學校里卻看不到工廠的影子。我的理解是:教學工廠并不是把學校辦成一個工廠,它只是一個辦學理念,主要精神是以學校為主體,利用企業的項目創設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也能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里,企業項目是教學工廠理念的核心,團隊協作是保障。

              南洋理工學院工程系的專業結構為2+1”的模式;采用學分制;教學安排使用“雙軌系統”;強調專業經理和主任講師的作用;重視教學資源的安排。

              在培訓期間,我向十幾位南洋理工學院教師請教了他們的教學方法,總體來說,南洋理工學院工程系的教師多采用合作教學模式。這類教學模式依據的是社會互動理論,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影響和人際交往,著眼于人的社會性品格的培養。具體做法是:系里設立若干專業經理,他負責聯系企業項目確定主任教師,主任教師聘請任課教師實施具體的科目(單元),任課教師根據最新的技術和項目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所以,他們沒有固定的教材,全是教師編寫的講義。

              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它需要一些先決條件,例如要有合適的企業項目做知識的載體,學生不能多,以方便項目的實施,學生要有動力,才能在很寬松的環境下學習,要有一個教學團隊。因條件所限,在我校大面積推廣這種教學模式可能不現實,但是在興趣小組的教學中應用是可行的。大體來說,我們機電專業的興趣小組已基本形成了負責教師聯合任課教師,然后一起根據具體項目實施教學的框架。機電部已經意識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所以在相關文件中一直在強調“小組”的概念。各級領導也應該清楚,教師們在“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思想影響下工作了很多年,已經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而且沒有協作的習慣。在這種背景下,希望教師們自發形成一個個團隊,難度可想而知?!蔼毮倦y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形成一個團隊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所以,領導們是否可以在形成教師團隊的工作中做更多的事情呢?

              2、關于數控專業的發展方向

              在出國學習之前,我就一直有一個困惑,數控專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目前的專業設置、學生定位適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嗎?這次學習使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反思數控專業的發展方向。一位南洋理工學院的老師說的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數控操作工和掃地的一樣,都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這話雖有些過,卻反映了一種趨勢——單純的數控操作工是沒有前途的。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數控專業需要在面上和點上有所突破。所謂面上突破,就是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學習數控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不是限于數控專業的學生;點上突破,就是培養部分學生精通操作技能、掌握維修技能。

              1)數控行業的發展方向

                  數控機床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數控機床的控制系統逐步具備自診斷、自適應控制、邏輯分析判斷等功能,隨著系統的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對操作者的要求反而在不斷的減低。在培訓期間,我第一次接觸具有自適應控制和邏輯分析判斷功能的機床,就能在幾個小時內學會操作它,并利用網絡傳輸的程序加工出一個零件來,另外其手動編程界面也非常友好,極易上手。

                  企業分工越來越細。大企業里通常的做法是有專門的工藝人員編寫工藝、程序員用軟件(或手編)生成加工程序,一線的操作工只要會操作即可加工零件,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很少有大企業需要一線操作工去編程、寫工藝。

              數控機床的普及越來越廣。我們把十年前的計算機和現在的數控機床對比一下,會發現兩者非常相似。十年前,如果有誰會熟練操作計算機,那他(她)在找工作時,一定很方便,結果人人都想學計算機就和現在的數控一樣。就像計算機走入尋常百姓家一樣,數控機床會在小企業中會越來越多。

              2)我們的對策

                  模糊專業?,F在既然有那么多的學生想學習數控,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選修課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學習數控呢?同樣道理,各個專業是不是都可以允許其他專業的學生來選學呢?從我個人的課改經驗看,學生只要想學而且還能學會,他就不會太差。當然,這不包括什么都不想學的學生。由于是選學,學生不可能學得很深,大概只是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已。以數控為例,學生學會了一些基本操作,將來到大企業的一線做操作工,一定會有幫助的,畢竟它的要求不高。需要說明的是,各個專業的特點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專項要精。我們畢業生的就業面很廣,將來可能到大企業去工作,也可能去小企業。在小企業里,數控專業的學生很有可能要會編程、會操作甚至要會簡單的維修。那么,一部分數控專業的學生要把本專業的相關理論、技能學的很好才行。學校如果能推行選修課的制度,那么為一部分學生開設較深的理論課和操作課也是可行的。

                  實施真正的項目化課程。我說的項目化課程,并不是把教材的某一章節換個名稱或者把加工一個零件稱為項目化,而是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具體的項目學到了幾個課程的知識內容。上個學期,機電部在數控專業做過這樣的實驗,具體流程是我們首先設定幾個零件,學生先學習CAXA軟件的基本操作,并生成零件的加工程序,然后再學習仿真軟件,并把這個程序仿真出來,最后在機床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各科的知識是連貫的,并讓學生了解到一個完整的加工過程。實事求是的說,這次試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我甚至還懷疑過這樣做是否可行。此次在新加坡學習,他們給我們培訓的方法恰恰是我們是試驗過的方法,這堅定了我繼續實施真正項目化課程的信心。對比南洋理工學院的的做法,我們的失誤在于面鋪的太廣,時間又不集中。我的建議是設定一個真正的項目,讓學生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就像大學里的畢業設計一樣。當然,這對領導安排教學日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可能還實現不了。

              三、結束語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的教育應該不斷地調整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團隊建設,以適應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南洋理工學院有一個觀點值得我們借鑒,就是:“教育應該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

               


              上一篇:精彩人生的十大財富
              下一篇:面試的關鍵要素
              (作者:沭陽中專劉輝 編輯:shyzz)

              我有話說

               以下是對 [關于數控教學模式和發展方向的反思] 的評論,總共:0條評論

              新文章

              門文章

              综合色站